首先只能说dlr从业的时间长点,所以来谈谈心得和体会,仅是一人之见,不一定对。
一.试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对于才进入仪表工这个行业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可能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时就应该作手制订一下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了。应结合你所学的专业,及你的长处、你的兴趣,来制订个人的发展方向、及主攻的内容等等,这样有的放矢的学习成效才会大,再者自动化这行业内容多、范围广,有侧重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就像dlr一样成了个万金油,一样懂一点、一样也不精。如现在的医院是专科越分越细,这一原则对工控也是适用的。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专攻一项,并把它学精了,对企业对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二.注重继续学习且方法要得当
自控仪表由于涉及的范围广,所以需要懂和掌握的知识是要多些,除自控及仪表技术外,对电气及电子、机械、工艺、设备等都要懂点。同时自控设备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原来学习掌握的知识常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步伐,迫使仪表工的学习压力增大,这是仪表工们的亲身体会吧!又要工作又要学习,可说是够苦够累的,所以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面对新的知识,怎样学习效果好呢?当然就是急用先学,结合本人所接触的仪表及控制系统来进行学习,这样可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学习,由于有实物可动手、可实践、学习起来收效就快。书是要看的,由于本专业的书太多,要都读过来是不现实的,再者也没必要,很多书,尤其是讲原理的书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只要认认真真的读上几本适合自己的业务书,就够受用一段时间了。
古人说:“万变不离其宗”这话对于基础理论学习也是适用的。但不管怎样学习,要注意的就是要从基础理论上学懂,如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这是基础,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有体会,随着对自动控制理论的不断深入学习、掌握和运用,发现自己对仪表、生产控制及相关系统的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如学习逻辑电路,就要充分认识和掌握常用的几种门电路,因为很多门电路都是用这几种门电路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要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学习收效才大。
现在继续学习***具体的问题是资料缺乏,尤其是才用的新系统和新型仪表的资料。书籍大多又慢半拍,而专业杂志的实用性又差。由于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对于不是你专攻的专业,是不值得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的。当然有条件、有能力、有时间、有机会就尽量多学习和掌握一些知识,对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上网找资料,上工控论坛去问技术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优越性是书及杂志难以比拟的。充分利用好网络的搜索功能是很重要的, 搜索方法得当就可以事半功倍。首先要把我们需要找的资料用简短的词汇(即关键词)归纳出来,如要找书,除书名外,空格再注明电子书、下载,再进行搜索,否则搜索效果不佳,即浪费时间还难找到想要的资料。
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思考也是很重要的。但由于应试教育,学习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试题答案又大多是标准化的,所以只懂学习不懂思考的情况是存在的,在网上见过有的人问的问题,是很简单的,而且只要翻翻书,多思考是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多一次思考就多了一次进步,这是实践证明了的。
有人说学习要精,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灵活掌握。如现在由于制造工艺和电路结构的改进,很多仪表和板卡用户是根本没有条件和能力作手修理的。所以只要能大致知道测量和控制原理就行了,在此基础上能做到正确的使用、熟练的参数设定、看懂和掌握现用的组态,并能作些修改,以方便在使用维修中碰到问题时,便于查找原因判断故障。要再深入进去你也没有办法,因许多仪表说明书是越来越简单,仪表、板卡根本就不提供电路图和说明,dlr认为要深入的学习可能已没有条件。
在学习中还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就是要向老仪表工师傅们学习,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节。由于他们从业时间长,有很多实践经验的积累,认真向师傅学习是会有收获的。但也要看到由于仪表工的发展历史,他们的学历可能没有你高,对于一些理论及新知识还不如你,这不能成为不向他们学习的理由,只有通过相互的学习和交流才能促进工作的开展,同时他们也才会愿意把一些绝招传授出来。但有时在网上见到个别帖子表示对师傅的不尊重和不信任是让人痛心的。
三.争取多实践多动手
仪表及自控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懂了理论如何在生产中应有,如仪表和控制系统出了故障,怎样尽快的找到原因,排除故障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关键部位出了问题,直接影响到生产时,操作工、调度、领导都等在那儿,看你处理问题,你能不手慌脚乱,做到镇定自如吗?如果你对各检测点了如指掌,对各控制回路很清楚,你就会有头序的去查找问题所在,而不是无目的去猜问题了,处理问题时你就会思路清晰、得心应手,很快能排除故障。而要对各检测点了如指掌,对各控制回路很清楚,那就是靠你平时的实践了,因为图纸与实物不是一会事,这就需要你用图纸对照实物来熟悉了,多看几次就加深了印象,久而久之也就熟悉了。要从基本功练起,如从用电烙铁作手,任何再简单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动手后才会有体会的。任何企业都会有备用设备和换下的旧表,有空时把旧表拆开看看,对了解仪表结构是有帮助的。dlr曾到过许多企业,发现很多仪表工还是无线电爱好者(现在叫发烧友或DIY), 这些人的动手能力就很强,所以建议有兴趣的仪表工在业余时向这方面发展一下,这对本人或你从事的工作是大有益处的,想多动手,看看《无线电》杂志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也想多动手多实践,但我没有机会呀。要看到机会是靠人争取和创造的,如到设备上、仪表盘内看电路、画接线图是不会有人阻挠的吧?顺着导压管、穿线管找检测点总可以吧;对照着印板画图,再将其改画成电路原理图,这对个人的锻炼是很大,就看你愿不愿去做了,类似的例子很多,就看你怎样做、怎么学习了。自己买点电子元件,组装点小玩艺、小仪器也是一种学习,又是一种乐趣,再说现在网购元件是很方便的,在论坛上常见网友问一些家电方面的问题,如果你有实践经历,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那这些家电问题是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和帮同事解决的。
多动手、多实践,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不能有技术含量的才做,而没有技术含量的就不做。如导压管堵塞、泄漏,仪表阀门、调节阀更换等等,虽然这些工作又脏又累,但还是要积极主动的去做,再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的,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来做,这样即可学到知识,还可使同事间的关系更融洽。
四.要学会总结经验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去医院看病总想找位年纪大点的医生,原因很简单,年纪大从业时间就长,临床经验就丰富,这临床经验不就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吗?对仪表工而言工作时间长了,接触和经历的仪表及系统问题就多,看到和听到的也就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是经验的积累过程,但只有经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个积累问题,但杂乱无章的东西是记不住的,只有理顺了头序才方便记忆,所以***好养成做工作记录的习惯,古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在纸上的东西,时间再长它都是存在的,时间一长你的积累也就丰富了。回过头来看看记的东西,有时就会发现原来的理解是有问题的,要怎样做才更好,这也就发现了自己的进步。在工作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如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不小心表笔碰火烧了元件;有时很简单的问题,但dlr把故障想复杂了,结果绕了个大圈子,才发觉原来如此等等,所以善于总结经验是很有必要的,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六.学习工艺的必要性
仪表工是为生产服务的,与生产工艺紧密相连的控制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其与生产工艺的有机配合是很重要的。如有的控制系统不能投入自动,除设计、选型有问题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被控对象的特性了解不够,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但有时搞控制的说是工艺问题,而搞工艺的则说是仪表问题,这样致使一些控制系统不能投运而成为摆设,究其原因,是工艺、控制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谈问题,由于互相都不懂对方的技术造成的。本来受控设备、工艺、检测、控制就应该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但由于各种原因,在许多企业还是各吹各打的,由于对对方所从事的工作只了解表面的东西,而不懂实质,眼光及能力只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范围,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样也就谈不上很好的配合了。由于仪表工对被控对象的了解,对工艺特点及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只是肤浅的;所以仪表工dlr学习些工艺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对被控对象及工艺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使控制系统更好的发挥作用。
七.处理好同事和上司的关系
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是很重要的,这实际就是人与人相处的问题。已是有的人跳槽的原因之一吧。人与人相处重要的就是尊重、信任、理解。由于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年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已是有差异的,这是很正常的,但要在差异中看到相同,这是关键,这样才能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同时一定要学着接纳差异。
与上司相处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司比你年龄大,与这样的上司相处,可能会存在交流代沟,你认为他是老古董,他认为你小年轻办事不牢,这是由于身处时代的不同,看待事物及价值观也不同,做事的方式也会不同,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仪表这一工作。所以要学着了解你的上司,他干了这么多年,你是应该尊重和欣赏他,并向他学习的;他对于一些新事物的学习不如你,这是历史和条件决定的,这也是正常的,决不能在他面前卖关子。在此基础上,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上司不一定会了解你怎么想,你应该向他说:你对工作的期望及如何工作,让上司知道;还要积极主动的工作,用实际来证明,你是可以干好工作并能作出贡献的,这样你也就有了筹码。
再就是与同龄人的上司相处,这可能是***难的,尤其是一同参加工作,也许在技术上他还不如你,但再有想法也要处理好这一关系。还是用那句老话:尊重和欣赏。他能当了你的上司,说明他一定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你强,不能不服。由于是同龄人,共同语言多,dlr建议只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一定能正确处理好与同龄上司的关系。
更多关于穆尔电子请点击:穆尔电子
本文摘自:网络 时间:2021-08-25